正確喂食餌料是培育小龍蝦的關鍵,投餌時,應注意五個方面:餌的類型、餌的適口性、投餌量的確定、投餌方法和投餌時間。小龍蝦是一種雜食性動物,可以吃動物餌和植物餌。在養殖生產中,通常會喂一些谷物、草類植物誘餌、活蝸牛和其他動物飼料。小龍蝦是貪婪的,缺乏誘餌不僅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長,而且會導致同類相食。因此,需要確保小龍蝦能吃到足夠的誘餌,并且誘餌是新鮮的。過量投喂或投喂方法不當會造成餌料浪費,破壞水質。一般來說,喂食量是根據池塘中儲存的蝦的體重來計算的。4-9月是小龍蝦生長的高峰期,其他季節的攝食量為蝦體重的7
有機肥料來源廣泛。可就地制作,現場積累,省時省錢,節省化肥,降低生產成本;有機肥料含有多種營養元素。它除了含有大量的氮、磷、鉀等元素外,還含有多種作物所需的中、微量元素,可以為水稻種植提供全方面的營養,特別是微量元素營養。同時可以提高稻米的品質和適口性;有機肥含有有機質和腐殖質,能改善土壤結構,協調土壤的水、肥、氣、熱,增強土壤的透氣性、透水性和肥、水、肥、水的供應能力;有機肥含有生長素、維生素、腐殖酸、氨基酸等有機物質,在水稻種植營養生理生化過程中發揮著特殊作用。它還可以為水稻種植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氣
小龍蝦在水中浸泡一小時后,在水中加入適量鹽,然后換水,加入適量白醋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發現水的顏色變得特別渾濁,在洗兩次。用帶手套的小牙刷清潔龍蝦的腹部和頭部。戴手套的原因是蝦還活著,如果你不戴手套,你的手可能會受傷!接下來,從洗凈的龍蝦上取下蝦線,抓住尾部的中間部分,左右扭轉,蝦線將很容易被取下,取下蝦線,清洗蝦兩次。將洗凈的龍蝦放入容器中,在料酒中浸泡半小時,味道會更好。
水稻種植秧苗移栽年齡偏大,新根生長緩慢,復壯緩慢,分蘗能力差,冷底田易出現根腐紅枯病。根據景谷縣氣候情況,旱作育苗控制在45天以內,以35-40天為宜;水培育苗應控制在55天以內,以40-45天為宜。在生產過程中,農民往往不準確地計算以前作物的收獲時間,導致苗齡過長。水稻插秧前施用“藥肥”,可有效控制病蟲害的早期危害。移栽后,新根生長快,變綠快,分蘗早。它不僅節省了農藥和化肥,而且還節省了大量人力。應作為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。
創造良好的龍蝦生長環境,龍蝦是一種昆蟲殼動物,與螃蟹相似。它有一對特制的爪子,有挖洞的習慣。它通常在水附近挖洞。龍蝦喜歡陰和怕光。當光線弱或暗時,他們爬出洞穴。當光線強烈時,它們會沉入水底或藏在洞穴中。根據小龍蝦的習性,池塘邊可以加一個50厘米高的防逃逸網,防止龍蝦逃逸。同時,池塘模擬自然條件下龍蝦的生態環境,10-15%的水生植物和隱蔽物種植在池塘的淺層,為龍蝦棲息地和脫殼創造環境,減少相互捕殺。
當我們繁殖小龍蝦時,小龍蝦不可避免地會逃跑。如果處理不當,很容易導致小龍蝦大規模外逃,直接影響經濟損失。為了防止大面積的小龍蝦外逃,我們應該在繁殖前把池塘的高度挖高。池塘的高度一般不小于50cm。在這里,我們應該注意控制池塘的傾斜角度。盡量將角度控制在30度左右,使小龍蝦無法順利逃脫。在池塘周圍安裝防逃生網。買一個有小洞的防逃逸網,以防止有太大洞的龍蝦溜出去。同時,注意繁殖密度。通常,小龍蝦因密度過大、食物和氧氣不足而逃逸。
龍蝦的養殖水位取決于水溫的變化,掌握“春淺夏滿”的原則。春季一般保持在0.6-1m,因為淺水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長、蝸牛繁殖和龍蝦幼苗蛻皮生長。夏季水溫較高時,水深控制在1-1.5m,有利于小龍蝦度過高溫季節。及時換水,補水時定期或不定期補充新水。其原則是在脫毛高峰期、雨后不換水,水質差時應多換水。通常,每7天更換一次水。在高溫季節,每2-3天更換一次水。每次更換水量為池水的20-30%,以保持水質“肥、活、嫩、涼”。
在飼養龍蝦幼苗時,應注意蝦苗的規格不能相差太大,否則需要在單獨的池塘中飼養。在龍蝦養殖過程中,我們還應注意小龍蝦的規格。如果規格不同,就會出現對蝦吃小龍蝦的現象,從而大大降低小龍蝦的成活率,影響養殖產量的提高。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,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,而且有利于提高龍蝦的產量、規格和經濟效益。如果片面追求產量,增加養殖密度,會增加養殖管理的難度,龍蝦會為了生存空間而相互殘殺。高密度養殖產生的大量殘留餌料和排泄物也會污染水質,進一步縮小小龍蝦的生存空間。
水質對龍蝦生產的影響不容忽視。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龍蝦的健康生長發育,小龍蝦養殖過程中,池水pH值保持在7.5-8.5之間,透明度為30-40cm。經常補充新水,定期噴灑生石灰溶液,調整水質,防止病害和脫殼。合理喂養。龍蝦在饑餓和缺乏食物的時候會互相殘殺,所以進食量需要足夠。龍蝦飼料是動植物飼料。植物飼料為小麥、水草、菜籽餅等,動物飼料為雜魚、雜肉、畜內臟等。
水稻種植中,經常發生苗齡太老或田間水分太深的情況,需要深栽,否則苗期不穩定。如果種植太深,它會慢慢變綠,分蘗晚且少,產量低。因此,在控制苗齡的基礎上,應盡量“淺水移栽”。移植期間有1-1.5cm薄的水層,以防止現場泥漿硬化。移植后5天,將約3cm的水層與化學去除和灌溉相結合。不同地區的水稻種植密度差異很大,從每畝14000到25000孔不等,農民的習慣占重要地位。從技術角度看,種植密度應結合品種、土壤肥力、育苗方法、移栽苗齡、種植深度、每穴株數等因素確定,盲目稀疏或密植是不正確的。